查看: 712|回复: 0

从孙氏宗祠牌坊楹联说起

[复制链接]

9

主题

24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4
发表于 2020-7-29 16: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孙家鼐的为人,据《清史稿》载,“家鼐简约敛退,生平无疾言遽色。”说明孙家鼐的品格修养是极高的。有例为证。孙家鼐16岁离开家乡,1899年向朝廷告假回乡探亲,已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73岁老人了。寿州知州得知孙状元回来,率领文武官员到北门(靖淮门)列队迎接,一直见不到孙家鼐。后来衙役报告:孙大人早已从东门(宾阳门)回到“状元府”了。一天夜晚,孙家鼐身着便服、手提灯笼独自去探望亲友,遇到官府人员夜巡,孙家鼐便面墙而行,以示礼遇,不料被对方误认为形迹可疑,当即缉拿带走。路过“状元府”门前,孙家鼐要求叩门请人作保……次日,知州带人前来请罪,孙家鼐盛赞夜巡人员忠于职守,并建议提升,一时被传为佳话。
但孙家鼐也不当“老好人”。一天,他微服回访一位长辈,路上遇到一个挑着粪水的壮汉,因为走得急,把粪水溅到了孙家鼐衣服上。孙家鼐仅仅看了他一眼,孰料壮汉却大吼:“我是状元家种田的,你敢把我怎么样?”孙家鼐说:“状元家种田的也要讲道理,不能仗势欺人呀!”有人告诉壮汉:你碰到的正是孙状元……
家风,好像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上家族所有成员的一言一行,无不反映一个家族的家风。那宗族子弟可能更加厉害!孙家鼐通过这件事情,深感重振家风的重要性。于是,他严格家规,提出家训,要求子孙后代必须以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为做人准则,明理躬行,敦品砺德,严禁胡作非为,以期光耀门庭,保持家族的兴旺发达。《孙氏家训》全录如下,“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二、丧葬必遵家礼,随家道之丰歉勿奢俭致敬致哀。三、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春露秋霜君子履之必有凄怆怵惕之心。每年庙祭墓祭必于春二月,秋八月择日,各具衣冠同集宗祠庙。祭墓毕必有酒食,一以展孝敬之思,一以联敦睦之宜。四、和睦九族,念祖宗一派流传各宜相亲相爱,勿恃强凌弱,勿以智欺愚,有事告于同族处分,不可因小忿构讼有伤族好。五、尊卑长幼礼节不可紊乱,疎忽不讲。六、居家宜戒奢靡,崇勤俭,或耕或读,务正业,以培根本。七、居心要存仁厚。勿事残刻奸巧,上亏祖德,下剥削子孙。八、平日宜敬师傅,亲正人,不可呼朋引众、聚饮赌博,有坠家声。九、族中子弟有聪俊者,宜敦品读书以期上达,不得问外事交接官府。十、婚姻要择门第,不许论财。”从此,孙氏后人严守家训,“醇良世泽、敬慎家风”,延续至今。现在的寿县孙家,人丁兴旺,不仅在大陆有数万人之众,还有千余人移居海外,可谓百年家族,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孙家鼐虽为朝廷重臣,一生没有大起大落,这亦与他的内敛低调、自奉敛约有关。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百年历史,仿佛依然在眼前浮现。如今,孙氏宗祠石牌坊镌刻的“克俭养廉尊祖训,守勤茹苦效前人”的楹联,对孙家后人来说,仍然需要发扬;对我等参观者来说,更应有所借鉴。
刘学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演示 
演示广告
支持html代码以及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