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6|回复: 0

杭州富阳春建乡的独有记忆:走进大唐 孙氏家庙

[复制链接]

6

主题

15

帖子

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7
发表于 2020-7-15 08: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挖掘乡村故事,唤起乡村记忆。为深入开展“富春山居·味道山乡”系列活动,助力“茶艺小镇”文化软实力提升,2020年杭州富阳春建乡启动《春建记忆》(暂定名)故事搜集活动,深入挖掘各村的村史村情、人文底蕴和非遗技艺,精心梳理文化发展脉络,唤醒乡村沉睡的记忆,筛选意义丰富的乡村典故、乡风民俗。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春建记忆》第1篇:春建孙氏家庙
            图 / 孙氏家庙全景            
            在富春江北岸群山环抱的春建乡大唐村下唐自然村,有一支吴大帝孙权后裔迁徙到这里定居,现在这里还完好保存着孙氏家庙。
            这座家庙始建于明朝,至清朝中期,屡遭战火和匪害毁损,太平天国时彻底被烧毁。清同治八年(1869)重新建成上寝殿,光绪元年(1875)复建前寝殿,光绪十五年(1889)添造膳房,民国七年(1918)加建中寝殿,至此,孙氏家庙渐臻完善。
            图 / 孙氏家庙            
            近年来,孙氏家庙重新进行了全面整修,得以恢复全貌,重现昔日的风采,成为富阳“新三国文化旅游线”上北线旅游景点,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氏家庙坐北朝南,占地770平方米。两侧山墙为马头墙式,门厅檐柱外八字门墙,前檐作卷棚廊。两侧前檐廊分别嵌有珍禽瑞兽图案的石条,墙基方石上有蝙蝠、嘴含灵芝的奔鹿、翩翩起舞的凤凰和麒麟、狮、虎等象征福禄祥瑞的图案,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大门外方石柱上镌刻着“山川钟秀气,家世尚淳风”的楹联,门楣上高悬“孙氏家庙”匾额,字迹秀润,颇具名家风范。
            图 / 孙氏家庙戏台            
            走进孙氏家庙,迎面是向北的戏台,两侧是厢房,两进三厅布局。整座木结构建筑,由九十六根粗壮高大的圆柱支撑。每根圆柱下是扁圆的石鼓柱础,雕刻有云纹以及乳钉,石鼓下有石覆盒。
            
            图/屋内木雕            
            梁柱和牛腿等木构件上雕刻着人物故事、瑞兽花木,惟妙惟肖,精美绝伦。中厅悬挂着堂号“叙伦堂”匾额,后厅正中悬挂着“追风尚义”匾额,左右边间为“东吴遗泽”“浩气长存”匾额。圆柱上挂有一副副楹联:“金戈并兴江东霸业,武略文韬当年天马”“富春封侯,瓜邱种德,先祖两部兵法传天下;广东举义,南京立国,孙文革命先驱第一人”……从匾额、楹联的语意中可以看出东吴大帝孙权的丰功伟绩,从中领略到孙氏宗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东西两侧皆有边门,檐边画着黑色蝙蝠,古朴雅致。
            图/孙氏家庙内景            
            走出西边门,有一个很大晒场,靠近山坡的一侧,有一尊吴大帝孙权石刻立像,神情肃穆,威武端庄。
            在春建乡大唐村下唐自然村的这一支孙氏系吴大帝孙权第三子孙和长子、末帝孙皓的后裔。
            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孙权二十五世孙孙继一,离乡背井,外出谋生,由王洲洋涨沙,迁到了深山坞里的宵井惠爱里,今富春街道宵井村,是为肇基惠爱的一世祖。故有赋曰:“析瓜丘之一脉兮,始派别而枝分;承东吴之遗泽兮,永绵孝友之家声。”这是惠爱孙氏与王洲一脉传承于东吴皇族的写照。
            迁到惠爱里后,孙氏一门,含辛茹苦,艰难创业,勤俭持家,渐渐地家境富裕起来了,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产业一直发展到春建山里,其中一支定居在大唐村下唐自然村,到明朝孙显宗时,已是富甲一方的当地首富。
            孙显宗(1383—1477),字光祖,号存义,生性慷慨,乐善好施,和他的号“存义”一致,有先祖孙钟的孝友之风和大帝孙权的豪爽之气,热心公益,多次慷慨解囊,修建镇海楼,创办育婴堂,架桥铺路建邮亭,设茶施衣救贫民,从不间断,名声远扬。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富阳地区遭遇大灾荒,孙显宗慷慨捐粮数千担赈灾,救助饥民,得以度过荒年。孙显宗的义举,受到了百姓的好评,得到了地方官员的褒奖,为此上报朝廷,皇帝征召,于光禄寺设宴款待,授予五品官员的冠带、赠予奉议大夫的名衔,又下诏敕建牌楼,赐书“尚义”,以表彰他的高风亮节和一心为民的义举。孙氏子孙以此为荣耀,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利用山里的原木,建成了木牌楼,牌坊上方有“光禄寺大夫显宗公奉旨敕赐尚义牌坊”,横列旌表孙显宗“尚义”之门,其下有“紫闾延登”匾额。
            在1925年续修的《富春惠爱孙氏家谱》中,有一篇《新建叙伦堂记》,文后有:日本帝国大学校经济部毕业、任北大教授郁文撰。郁文,字达夫,原配夫人孙荃即是吴大帝孙权后裔、富春街道宵井村人,与春建孙氏同宗,孙郁两家是为姻亲。
            图 / 郁达夫与发妻孙荃            
            孙荃,原名兰坡,小字潜媞,“荃”是郁达夫给她取的名号。孙荃自幼聪慧好学,才华出众,品行端庄,恪守妇道,保持了一位传统妇女的美德,21岁与郁达夫定亲,24岁嫁给郁达夫,育有二子二女,长子早夭。31岁与郁达夫分居,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倾力抚育子女,为郁家倾注了一生的心力。在早期与郁达夫为数不多的诗词唱和中,可以看出一位多才女性的智慧。其子郁天民辑录整理有《夕阳楼诗稿》约二十篇,书名还是郁达夫早年定的。
            秋闺
            风动珠帘夜月明,
            阶前衰草可怜生。
            幽兰不共群芳去,
            识我深闺万里情。
            无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
            风霜牢落有谁亲?
            纵然欲诉心中事,
            其奈阳光少故人。
            孙荃是在旧的礼教教育、宗族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传统妇女,她恪守妇道,秉承孙氏家风,勤俭持家,坚贞不屈,忠孝传家,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她的一生的命运是中国传统妇女的缩影。
            孙氏家庙重修  汉树功不可没
            年过八旬的孙汉树老汉,乍一看是一个瘦小的普通农村老头。内心且对保护文物有股子犟劲,他在为保护市级文物——孙氏家庙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犟劲就是一例。
            
            图/孙氏家庙的守护者            
            一九八八年有人想以八千元低价把流转几百年的家庙卖掉,他心里非常着急。一方面会同族人护庙,用木头把门窗堵起来,不让人进入损庙,同时自发筹资一万三千元对家庙进行抢救性修理。另一方面,多次走访、打报告,向有关领导反映。为了呼吁领导和各界救救家庙,他犟劲十足,期间他贴路钱、贴饭钱、贴工钱,不知进了多少难进的门,看了多少难看的脸,听了多少难听的话,办了多少难办的事。经过他和族人的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引起了领导的高度关注。领导派员视察考证,肯定了家庙的历史价值,一九九零年被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家庙是在保护文物。孙老汉对“跑”,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是师出有名,更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我年纪这么大了,再不跑就没有时间了。如果孙氏家庙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毁掉,毫无疑问将是历史的罪人。因此他的犟劲更足了。
            凭心而论,如今孙氏家庙能得以重生,除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各界支持外,与孙老汉为保护家庙这座文物一犟到底的决心不动摇是分不开的。正是他不知疲倦地跑,才知道领导对拯救家庙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不容易。通过他的跑,才知道保护文物的好政策真正要落实到实处是多么艰辛。他为了按比例完成筹资份额,不停地跑呀跑,这股犟劲再次得到验证,他只上过小学,文化水平不高,话语不多,且句句有理。有理走遍天下,领导有时见到他也发怵,他能力有限,但他有股子犟劲,接待他的人有时也拿他没办法。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圆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不管过去付出再多只一个字‘值’”他说。看来保护文物,同样需要孙老汉那股子犟劲。
            孙氏家庙的象征意义是“忠孝”和“尚义”,所体现的是一个宗族的执着追求,秉承着东吴孙氏的遗风,再加上现代著名文学家、姻亲郁达夫及其原配夫人孙荃,这些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让春建乡下唐自然村呈现出迷人的风采,成为富阳“新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来源:富阳春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演示 
演示广告
支持html代码以及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