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话说在明朝宣德年间,有两个老百姓正在街上闲聊……
百姓A:“知道吗?宫里要出事了!”
百姓B:“疯了吧你,宫里能有什么事?再说了,就算有事,那也不是你能乱说的。”
百姓A:“是那个皇后的事!”
百姓B:“什么?皇后?是好事还是坏事,快跟我说说?
百姓A:“你看你开始还不让我说。”
百姓B:“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皇后,要是她出了什么事,那就普天同庆了。”
百姓A:“这可是你说的!”
百姓B:“咱们谁跟谁啊,难不成你还告发我?而且别告诉我你不是这样想的。”
百姓A:“我看除了皇上,就没人喜欢皇后了。”
好嘛,哪个皇后这么没有路人缘?怎么老百姓宁可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也要聊她的八卦?她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孙氏!在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由汤唯扮演的孙若微在电视剧里可是个完美的大女主,为什么在真实的历史上,皇后那么不招人待见?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去哪了?他的第二任皇后究竟是谁?为何当朝百姓不喜欢她,后世却觉得她给明朝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大明朝备受争议的孙皇后。
孙氏与朱瞻基建立深厚感情
电视剧里孙若薇是靖难移孤,一心想杀了朱棣为父报仇,却阴差阳错地与朱瞻基偶遇相爱,然而现实却没有那么戏剧性,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孙皇后的名字,咱们只能叫她“孙氏”。孙氏是永城人,就是现在位于河南省东部,在安徽、山东、河南交界的地方。和清朝那些被选进宫的秀女,一个个要求出生高贵不同,明朝的后宫嫔妃,包括皇后出身都不高,也许是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一个出身朴实的农民吧。孙氏的爹是永城县主簿,虽然大小是个官,但真没啥实权,也见不着什么大人物,大人物又是怎么认识孙氏,还让她入了宫呢?
原来当时的皇后“诚孝张皇后”也是永城人,而她又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生母,等朱瞻基到了一定年龄,张皇后就想了:“儿子大了,总有一天得成家,我得先给他物色。”上哪物色去呢?第一站当然是自己的家乡永城了,老乡见老乡那一定要帮一帮,而且同乡人饮食习惯什么的都差不多,也能够避免婆媳矛盾。永城的姑娘们个个都是貌美如花,但最出挑的还是叫孙氏的。孙氏从小就漂亮,人又聪明,十里八乡都夸她,所以毫无悬念孙氏在海选环节就直接拿到了导师的VIP晋级卡,都不用咱们跟谁同台PK,直接被张皇后送进了宫,跟当时还是小孩的朱瞻基培养感情去了。
作为永乐帝朱棣最看重的皇太孙,朱瞻基果然也没让他娘失望,他一看到孙氏这个漂亮小姐姐就一下捂住了胸口:不好,这是心动的感觉!孙氏在宫里成了朱瞻基的玩伴,俩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在宫里不仅朱瞻基喜欢孙氏,就连当时的太后也很喜欢孙氏。可以说万人迷孙氏在宫斗剧里就是天生的主角,没人不爱他。后来朱瞻基到了适婚年龄,宫里的三姑六婆,包括他皇爷爷朱棣都为他着急,宝贝孙子找着对象了没?没找对象,爷爷给你介绍一个。于是朱棣就开始为朱瞻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选妃行动。我们的后宫王者孙氏自然也参加了竞选。
按理说这事儿其实毫无悬念,朱瞻基的家人喜欢孙氏,朱瞻基自己更是跟孙氏感情深厚,皇太孙妃不是孙氏能是谁呢?结果皇太孙妃还真不是孙氏,而是一个叫胡善祥的女子。胡善祥是谁?为什么要选她当朱瞻基的妃子呢?朱瞻基对新婚妻子是什么态度呢?在电视剧里,胡善祥是孙若微的亲妹妹,因为靖难之变,两人天各一方。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俩人是一丁点血缘关系都没有,之前压根就不认识。当时孙氏对自己的皇太孙妃之位是志在必得,结果半路却杀出来个胡善祥,而且还成功了,所有人都震惊了。但仔细想想,孙氏又输得合情合理,为什么?因为当时孙氏除了大家对她的喜爱,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反之胡善祥这个人她什么都有。
首先,大家喜欢孙氏是事实,但是大家也绝不可能讨厌胡善祥,胡善祥长得好看,知书达理,为人温婉,这种人就适合当一国之母,而且她对自己的准婆婆张皇后是言听计从,讨得张皇后欢喜连连。然后论出身,胡善祥那比孙氏好太多了,胡善祥的爹是锦衣卫百户,比一个县城小主薄不知道高到哪去了。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原来当时的人们都很迷信占卜,据说根据占卜的结果,胡善祥才是皇太孙妃的最佳人选,这一切就没悬念了。胡善祥成了正牌的皇太孙妃,而孙氏只是皇太孙的一个嫔妃。选妃这件事的结果最大的输家就是孙氏了。孙氏那个恨啊!但想不通的不光是孙氏一个人,还有她青梅竹马的朱瞻基,朱瞻基确实是个无可挑剔的男朋友,真才实学长得帅,对女朋友还是矢志不渝,她认定了孙氏,胡善祥什么的就只是路人甲罢了。
孙氏宫斗成皇后
从皇太孙到皇太子再到皇帝,朱瞻基无论是什么身份,他都只愿意找孙氏玩耍。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继位,皇后胡善祥和贵妃孙氏正式进入了后宫,孙氏觉得也是时候开始真正的宫斗了。宫斗的第一步是什么呢?那就是彻底俘虏皇上的心。虽然这一步孙氏已经做得很好了,在她面前朱瞻基这个“二十四孝好男友”都不会再瞄其他的女孩了,但是孙氏觉得还不够,要让朱瞻基对她死心塌地。于是不管朱瞻基做什么,孙氏都表示大力支持。那时候朱瞻基特别喜欢出去玩,胡善祥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自然要对他进行规劝,苦口婆心,这些在朱瞻基看来就跟多了一个妈似的,越看越不爽。而孙氏当然是跟着朱瞻基一起玩了,于是这两个人的感情又前进了一个台阶,孙氏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在朱瞻基称帝后不久,孙氏就得到了金宝,金宝是什么?对孙氏的地位有何影响?孙氏还用了什么手段来巩固自己的位置呢?在大明,皇后有两个重要信物,一个是金策,也就是正式册封皇后的诏书,另一个是金宝,是皇后的玉玺。可以说“两金在手,后位我有!”像孙氏这种皇贵妃,只有一封可怜的册封她为贵妃的诏书,孙氏越想越不平衡,就开始对朱瞻基吹枕边风,让朱瞻基给她一个金宝。朱瞻基出于对孙氏的喜爱,别说是金宝了,天上的星星都能给你摘下来。于是朱瞻基就开始向自己的母后张氏觐言,变着花样地夸孙氏,想让皇太后准许赐给孙氏金宝,张氏也是个耳根子软的人,对方可是自己的亲儿子,还是皇上,皇上求的事能叫求吗?
所以没过多久,皇太后张氏就看在儿子朱瞻基的份上,破例把金宝赐给了孙氏,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之前没有任何人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从此孙氏获尽荣宠,除了皇后头衔之外,皇后该有的权力、地位、爱情她全都有了,但正是因为没有头衔儿,孙氏老觉得自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所以她接下来就是要堂堂正正的当皇后了。
在封建王朝的后宫,最重要的四字箴言就是“母凭子贵”,没有儿子就没有话语权,在想办法登上后位之前,孙氏得确保自己有一个重量级的砝码,那就是明宣宗的儿子,儿子这种事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但要是用点手段,也不是不能无中生有的。根据《明史》记载,孙氏找了一个宫女,借夫生子,把宫女的儿子说是自己和明宣宗的儿子,这个孩子也就是日后的明英宗朱祁镇。要知道这孩子的地位可不得了,那时候胡善祥也没儿子,只生了两个公主,那么这个孩子就变成了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孙氏有了孩子,争夺后位的底气就更足了。至于可怜的宫女肯定已经被杀人灭口了。当然记载的真实性尚未可知,毕竟怀胎十月,宫里那么多人看着,假怀孕的操作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总之孙氏现在儿子在手,后位马上就要有,接下来孙氏继续向朱瞻基吹枕边风:“你看人家都给你生了一个儿子了,你也赐给人家金宝了,可是人家还不是皇后。”其实朱瞻基也心疼,在他心里皇后之位肯定是属于孙氏的,但是胡善祥皇后当得好好的,总不能说废就废。当然这一点也难不倒孙氏,她继续对朱瞻基说:“胡善祥当了皇后这么久都没给你生个儿子,是不是根本不配当皇后?”朱瞻基觉得孙氏说的太有道理了,又把这件事传达给了太后和朝臣,最终孙氏成功扳倒了胡善祥了吗?
其实要说因为没有生儿子就把皇后废了是没有道理的。第一,皇后哪能说废就废,一般人不会因为这个理由废后的。第二,现在没儿子,不代表以后没儿子,皇后这不都年轻着。所以要是胡善祥真的因为无后这个理由被废,孙氏最后上位的话,很多人都会觉得不服气,尤其是民间老百姓会觉得胡善祥很可怜,而孙氏就是个奸妃,但是孙氏根本不管那么多,老百姓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怎么想?皇上当然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想着孙氏了,既然孙氏给他找了一个废后的理由,朱瞻基也不能辜负爱人的一片心意,于是他找老妈、找大臣,找遍朝中重要人物商量废后的事情。大部分人当然觉得这是无理取闹,但耐不住朱瞻基他是皇上,最后这件事闹到胡善祥面前,胡善祥心里清楚,皇上此意已决,压力之下她主动上表辞位,废后多难听,我主动点,皇后我不当了。
宣德三年,胡善祥退位,孙氏宫斗成功成为皇后,退位后的胡善祥自己住到了冷宫里潜心修道。朱瞻基的生母张太后倒是越发同情起了胡善祥,就算她实际上已经是个废后,给她的待遇也还是皇后的待遇。宣德十年,仅仅在位不到10年的朱瞻基就去世了,顺理成章,他和孙氏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孙氏也从孙皇后成了孙太后,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时候,老百姓生活还算安逸,大家也都挺满意皇帝的统治。
孙太后力挽狂澜
明宣宗一走,蒙古觉得明朝没人了,可以来搞事情了,于是他们就开始侵犯大明。正统14年,为了振奋士气,明英宗亲自率军北伐,不幸的是全军覆没,就连朱祁镇自己也被俘虏了,这打脸来的可真够快的。明英宗被俘虏后,蒙古统领以交还明英宗的名义率领大军南下,即将抵达京师。这时候孙氏做了什么?因为冗官现象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再加上跟蒙古人打了好几年仗,大明本来就够匮乏的物资变得更加匮乏,眼看着蒙古大军就要兵临城下,大明国库左搜搜、右找找,啥也没有,根本无力抵抗,无力抵抗也就算了,连个主心骨都没有,毕竟皇帝都被俘虏了,还上哪找主心骨去?
这时候孙太后站出来了,她当机立断,下懿旨封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当时太子年纪很小,让太子治理国事、稳定军心并不现实。于是孙氏安排王爷朱祁钰主持国家事务,这个决定在这么个非常时期,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其实这时候孙氏完全可以垂帘听政,就像后辈慈禧太后一样,牢牢掌握国家权力,可是她没有,她选择了支持大明的正统血脉,而孙太后这人的眼光也不错,她听说于谦这个人很厉害,便让于谦组织北京的防卫工事,于谦军事天才当然没让她失望。
与此同时,眼看着蒙古大军越来越近,大臣们担心现在朝中状况还不足以稳定军心,于是向孙太后进言,推举监国的朱祁钰当皇帝。这个时候孙氏大可以不答应,毕竟哪有让别人的儿子当皇帝的道理呢?可是孙氏知道大明需要朱祁钰,所以她对朱祁钰当皇帝这个事不但不反对,还大力支持。朱祁钰便成为了以后的明代宗。事实证明朱祁钰这个人真不错,力挽狂澜,励精图治,让大明一日一日变得好了起来。正是孙太后的这一系列的决断,大明最终顺利的抵抗住了蒙古人的入侵。
当然关于朱祁钰又是怎么囚禁回归大明的朱祁镇,朱祁镇又是怎么重回王位的故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不过有一个细节可以跟大家说一说,那就是帝位更迭这件事,孙太后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她是知情的,并且没有成为任何一方的政治牺牲品。可以说这个女人相当有政治智慧,她知道如何判断局势。虽然孙氏的个人品行备受争议,民间形象也很差,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她在大明的政治局势上做出了非常重要也非常正确的判断,可以说多亏了她大明的江山才得以延续。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这些后人才愿意专门为她拍摄一部电视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